本文来自龚建芬医生
上一次我们讨论了女性的母性认同,描述了一个母性认同的复杂的案例,在那个案例里,燕子的“理想母性”投射到了丈夫身上,认为丈夫是“未长大孩子”,当燕子需要的被照顾或者被体谅的心理需要都未获得满足时,燕子的母性认同失败导致怀孕失败。
影响母性认同的因素是多样的。其中婚姻中稳定的生活环境对女性的母性认同有着非常大的影响。我们在前文讨论母性时,提到民国时“第一夫人”宋美龄女士,她的母性认同是如何展现的?
民国时期蒋介石的夫人宋美龄终身没有孩子,史料记载她曾有2次怀孕因流产而导致不孕不育,一次是1928年3月在日本,因为遭到暗杀逃离过程中奔波惊吓而流产;一次是1929年8月24日在上海府邸遭到刺杀,受到惊吓再次流产,从此就不孕。
性行为是母性行为的准备和开始。传统观念家庭和宗教家庭女性的性行为大多是结婚后。宋美龄生活在一个基督教家庭,在民国时期是思想开明先进的女子,信奉婚姻一夫一妻制度。宋美龄和蒋介石在1927年12月1日于上海结婚,婚后怀孕2次,一次是1928年3月12日,第二次是1929年7月26,两次怀孕都记录于蒋介石的日记本上,但不幸的是2次怀孕后均流产。宋能顺利受孕,说明宋此时对自己母性的认同是充分的,而2次流产都是在经历暗杀逃命之后,1928年3月在日本遭遇暗杀逃亡时发生流产;1929年7月26在上海官邸连续3天均遭遇暗杀行动后流产。女性孕期如果收到较大的惊吓,会发生流产的可能,这个我们在后面更进一步来讨论。而女性惊吓流产心理恢复也需要一个阶段,宋这里看到2次的间隔是1年4个月左右。但惊吓流产不代表流产后不能再次怀孕,宋怀孕2次,但为什么没有第三次了呢?
当年宋结婚时,蒋为她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在和宋结婚前蒋有一段婚姻2段情史。1901年蒋介石15岁时由父母包办有一段婚姻,并育有一子蒋经国;1911年娶妓女姚冶诚为妾;1919年结识陈洁如,并在在1921年12月5日与其结婚,但在1927年登报声明与几位前妻脱离关系,随后1927年12月1日与宋美龄于上海结婚,并举行了两场盛大的婚礼,一场基督教式的西式婚礼,一场盛大的中式婚礼,这在民国时代可谓空前绝后。宋看到了蒋对婚姻忠诚的决心(登报解除前妻夫妻关系),也看到了对未来婚姻投入的决心(两场盛大婚礼),这对婚姻有着理想在当时属于思想前卫的女性来讲是非常重要的。
母性认同的部分,一部分是女性在成长时对母亲的认同,能够怀孕,意味着女性对成长过程中母亲的认同,而流产则意味着可能对自我母亲身份的不认同或者对孩子的不认同。母性认同的另一部分,来自性行为的过程会激活女性自我母性身份的认同。
纵观1929年7月宋第二次流产,反复流产的女性再次怀孕都会心怀恐惧,担心自己保护不当再次发生意外;
1930年宋督促蒋受洗成为基督徒,看得出宋积极的寻求心理安慰的行为;同时蒋和宋的生活和开始发生大的变化,1930年宋变卖家产为蒋的战争筹款,同时还出面请自己的哥哥宋子文出资支持蒋;
1931年九一八事变;
1932年宋美龄担任中国航空委员会秘会长,负责组建当时的中国空军,宋美龄由此被誉为“中国空军之母”。此时蒋44岁,宋34岁,开始要承担更多的事业以及生存压力,这会抑制自身母性的认同。
1933年蒋一边抗日一边“缴共”,经费大为紧张;宋作为贤妻也帮助筹谋,1934年发起“新生活”运动获得外国政府支持与贷款,1935年在宋美龄的促成下,中国从美国购买大量武器和飞机,使得中国成为美国飞机最大进口国;
1936年的宋美龄开始“打小三”,发现蒋介石背叛婚姻,发现蒋在重庆和前妻陈洁茹有染,同年西安事变后,宋美龄带着有可能死的决心,运筹帷幄,同张学良谈判并和平营救蒋介石。
这几年的生活,看得到宋生活的紧迫和动荡,高压的工作强度对宋自身母性的认同是一种抑制;后期遭遇婚姻的背叛也使得宋对自身母性认同产生绝望,后来和蒋在一起的,是一个有着“第一夫人”身份的宋,而非自己要做养育孩子的母亲的宋,以及要为蒋生儿育女的宋。所以在宋临终时宋表达“我痛恨政治”,大约宋在表达这一身身不由己是因为政治,但从宋的人生经历看到,宋一直扶持蒋扮演者”贤妻“的角色,但我们也可以认为宋一直有一个理想化的母性认同但始终未完成自我母性的认同吧。
女性的母性认同,潜意识层面,需要获得稳定外在生活环境的支持,并评估“孩子”父亲是否是一个合格的父亲,来完成对自我母性的认同;在这个前提条件下自我母性的认同完成,身体会配合完成顺利怀孕;若女性认为生活环境充满危机动荡或者不符合期待,或者对丈夫感到绝望,势必会影响潜意识自我母性认同而产生躯体化的反应,不孕成为防御方式的一个结果。